咨询热线:

13594780141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育儿知识 > 饮食营养

mile米乐这3件事父母做得越多孩子越讨厌学习

  mile米乐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老师主办的家庭教育平台。每周一至周五,每天推送一篇原创文章,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、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。

  9月份升入三年级的女儿,比起之前成绩退步很多,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,她每天额外给孩子安排了一些学习任务。

  没想到,有天晚上,孩子写着写着作业突然发起脾气,“天天写写写,我都要累死了!我不学了!”说完趴在桌上哭了起来。

  她一时间感到迷茫无措,既生气,又担心孩子的心理健康,不知道是该放松一点,还是就这样“逼”着孩子前进。

  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学习,费尽心力,这份辛苦是切实的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如果“心力”没用在对的地方,反而会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,让他越来越讨厌学习。

  在中国家庭中,有一个很畸形的现象,如果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好,那么他其他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忽略不计,而一个孩子如果成绩不好,其他方面再优秀都不值一提,看他哪里都不顺眼。

  也正是在这样一种“偏见”中,成绩差的孩子,时不时要受到来自家长的白眼、嘲讽、否定,“你要考得好,就见鬼了”。

  辅导作业时,教了几遍孩子也没懂,家长很快就会失去耐心,朝孩子大吼大叫:“真是猪脑子”“笨死了!”

  本来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、成绩不好,已经很沮丧了,父母再否定、打压,他会越来越没有自信,认为自己可能确实不是学习的料,学习热情越来越低。

  “昨天女儿把期中考试的卷子拿回家了。分数不高,我想着等吃了晚饭再和她一起分析错的原因。

  可是,事情的原因还是没有解决掉。孩子依然不知道怎么才能考好,被威胁过后更加觉得只有成绩最重要。这是父女俩不亲密的一个大原因。”

  大多数情况下,孩子成绩不好,学不进去,是因为他遇到了实际的困难,不知道该怎么解决。

  所以,家长应当给孩子具体的帮助和支持。和孩子一起找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、想办法攻克疑难点;真诚地鼓励孩子,多一些耐心等待孩子的进步。

  这样,孩子提高了自信心,也明确了该在哪些地方改正和努力,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就更强了。

  此外,在学习上,孩子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,有些孩子天生就是比其他人反应慢、悟性差一些,因此掌握同样的知识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更多。

  学校教育的模式无法照顾到每一种类型的孩子,成绩标准、同学之间的比较,会不可避免地损伤这类孩子的自尊心、自信心。

  因此,家庭教育就更需要承担起这部分的责任,越是孩子跟不上,就越要懂得维护好孩子的自尊心,多鼓励孩子,从能做的地方做起,帮助他一点点进步,增强自信。

  很多家长自己非常焦虑,把这种情绪也带到了孩子的学习上,恨不得用学习填满孩子生活的每分每秒。

  每天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,还给孩子准备额外的学习任务;周末、假期,学习计划满满当当;孩子想玩一会儿,也要被唠叨、催促。

  综艺节目《少年说》中,一位三年级的男孩站在天台上,控诉自己上的补习班太多,高达12个,其中有的补习班连名字都记不住,他感到压力巨大,生活快要喘不过气来。

  男孩委屈地请求妈妈给自己多留点玩的时间,不要让自己的生活在补习班中度过。

  “进不了前一百,就进不了重点高中,进不了重点高中,就进不了重点大学,这辈子就完了。”

  学习原本就不是一件快乐的事,家长的逼迫、高压,把学习变得沉重、急功近利,孩子会更加畏惧、排斥、逃避学习。

  一个正常的孩子,在学校上6到8个小时,其实已经很累了,回到家写写作业、预习复习,一天的精力几乎已经达到饱和状态。

  再填入过量知识,做学习相关的活动,孩子从生理到心理都是一种排斥的状态,越来越厌恶学习。

  当一个孩子的生活中只有学习,就像成人生活中只有工作,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,对现实生活失去希望。

  “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,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随性玩耍的时间。”

  教育需要留白,每天至少1~2小时自由玩耍时间,对孩子自我的形成、人格的完善非常重要,他会在这段时间里广泛地探索、思考,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。

  保障孩子充足的睡眠、运动时间,也会有效帮助孩子减少压力,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,大脑处于健康活跃的状态。

  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,尤其是进入初中后mile米乐,孩子对自由空间和独立自主的需求显著增加。

  如果家长还不懂得逐渐放手,依然在学习上管太多,过度唠叨、控制,就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叛逆,进而讨厌学习。

  江苏的一位爸爸,因上初二的儿子学习成绩下滑严重,每天晚上经常熬夜打游戏,他自己又忙着做生意mile米乐,没时间管孩子,于是就在儿子房间安装了摄像头,想督促孩子学习。

  家长担心孩子放纵自己,想让孩子学习好,这份心情可以理解,但采用怎样的方式很关键。

  打着“爱”的旗号,做的却是过度管教、监督、控制孩子的事情,不顾孩子的感受和心理需求,这份“爱”只会变成伤害,将亲子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。

  比如:重心都放在孩子的学习上mile米乐,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,有一点不满就唠叨、说教;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,逼着孩子执行。

 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能支配自己的行为、自己做选择和决定的自由,也正是在这份自由中,才能逐渐发展出自控力。

  当孩子失去了这种自己做主的权利,总是处在一种管束、控制之下,感受到的是不被父母尊重和信任,于是便会采用各种方式反抗,争取自己的自由空间。

  父母管得太多,也会影响孩子自控力的发展,孩子在学习上缺乏责任感,更加不自觉。

  父母要努力成为有影响的领导者,这意味着要成为友善、坚定、鼓舞人心和善解人意的人,这样的人必须直接从现实和爱的立场出发,而不是消极的使用权利。”

  管孩子的学习,应该打小开始,从一年级起就建立适当的规矩、制定学习计划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,孩子会自然而然形成自觉性,不需要家长多操心。

  到了高年级、初中,家长应当逐渐放手,管得越来越少,把更多的自主权教交给孩子,让他自己安排、决定学习上的事情,家长只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即可。

  密歇根大学曾开展一项大型调查,结论显示,如果希望孩子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并且孩子能够做到行为得体,起决定作用的并不在于孩子回到家做了多长时间家庭作业,父母是否督促、辅导孩子学习,而是取决于家庭聚餐的频率和时长。

  这并不难理解。从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、和谐的亲子关系中,孩子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心理能量。他们内心充满安全感、自我价值感高、情绪积极愉悦,不管是对学习还是生活,都充满希望,有积极向上的动力。

  陪孩子学习,家长要做的不是一味监督、逼迫,而应该是有温度的陪伴。平等地和孩子交流、沟通,多听听孩子怎么想,给他尊重和理解。

  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;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,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实际困难;给孩子适当的自由空间;维护好亲子关系、家庭关系,才是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和动力的良策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